当前位置:首页 > 试管婴儿 > 正文

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图解

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图解

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型几种,基因型几种? 1、如果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,根据自由组合定律,基因型有9种,表现型4种,比例9:3:3:1。2、如果是A...

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型几种,基因型几种?

1、如果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,根据自由组合定律,基因型有9种,表现型4种,比例9:3:3:1。

2、如果是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,ab位于这对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,它们自交会出现AABB、2AaBa、aabb。三种基因型。①如果基因有累加效应就会有三种表现型 。②如果只要有A和B就表现为一种表现型,则就有两种表现型。

3、以AaBb为例,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,不考虑交叉互换,则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,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交或测交会出现两种表现型;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,考虑交叉互换,则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,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交或测交会出现四种表现型。

4、图乙中有两对等位基因,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,在遗传上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,所以图乙中的两个品系杂交,获得的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Ee,子一代自交,父本母本各产生四种配子,所以获得的子二代就有16种组合结果,9种基因型,4种表现型,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9:3:3:1。

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图解

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为什么子代表现型不呈现9331分离比,最...

1、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可能不遵循9:3:3:1的分离比,这是由于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。例如,对于图示的AaBb基因组合,其中A和B以及a和b分别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。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,同源染色体会分离,导致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:AB和ab,比例为1:1。

2、由于基因互作。两对独立遗传的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,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,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:3:3:1的孟德尔比例,称为基因互作。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,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,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。

3、它涉及将杂合子的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,通过观察子代表现型的分离比是否为1:1,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。此外,自交法也是一种有效的验证方法,它要求将杂合子的子一代进行自交,以观察子二代中表现型的分离比是否符合预期的3:1比例。

4、代表的是不是基因型。9:3:3:1中,其实是表现型之间的比例。基因型是不确定的。如:YyRr自交后代,性状之间的比例为9:3:3:1。在9中,基因型有可能为:YYRR、YYRr、YyRR、YyRr。不过这四种基因型表现出来的是相同的性状。

5、原因:两植株相互受粉,子代所的遗传物质相同,即合子是相同的,胚的基因型只与合子的基因相关,而胚乳的基因型是与母本的基因相关,子代的母本不一样,自然胚乳的基因型不同。 第二题:C 种皮:与母本相同,为aaBb; 胚:AaBb,Aabb,aaBb,aabb四种; 胚乳:AaaBBb,Aaabbb,aaaBBb,aaabbb四种。

如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

1、甲乙后代中无叶舌的自交即aaBB和AAbb自交,后代只有一种即AaBb,为正常叶舌。所以:第一个问题:紫外线照射造成基因突变 第二个:甲:AaBB,已:AABb 遗传图可根据上面的解释画出。

2、答案是:C。A错,两对基因的遗传是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;B错,植物甲的基因型为AaBb,它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,但产生的四种雄配子的数量是不同的,产生的四种雄配子的比例是AB:Ab:aB:ab=1:2:2:2;C正确;D错,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是由于甲产生的配子类型的差异。

3、显性性状的植株无论自花传粉还是异花传粉杂交,子代只有一种显性性状。隐形性状植株可产生显性(杂合体)和隐形性状(纯合子)的两种子代。对甲、乙两个植株分析,甲植株上只有一种性状,表现为显性性状:黄粒非甜。所以黄色为显性,非甜为显性。

某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,右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示意图...

1、由图看,发生了交叉互换,白色染色体上的一点黑应是a基因,黑色染色体上的一点白上应是A基因,这样姐妹染色单体上就具有了等位基因,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,其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。

2、AB和aB两种精子,AB或aB一种卵细胞。解析:你所描述的图是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或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是第一极体,其Aa在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,也就是它们本都应该是AA或aa,可能是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而成Aa。

3、现在各自成为了一条染色体;C正确,BD段包括间期和前期,在间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,从而导致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;D正确,图一中有丝分裂的中期,同时图一是某雄性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,所以分裂完后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原细胞。

4、例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曲线。

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图解

六倍体小麦的形成过程图解

1、六倍体小麦的形成过程如下:二倍体小麦(AABB)进行正常有性生殖时,会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,配子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,即含有2个染色体。配子结合形成三倍体小麦(AABBCC),三倍体小麦在形成配子时,会进行减数分裂,由于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,在配子中只会形成一个染色体组,即含有1个染色体。

2、好了,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怪物的形成过程,也就知道了它虽然叫做六倍体,但是A和B和D这三组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并不能进行配对,所以并不能简单的拿42除以6=7对,而只能是42除以2=21对同源染色体。

3、AABBDD六倍体小麦是AABB四倍体与含有D染色体组的二倍体Ae.squarrosa杂交后形成的双二倍体。

4、普通小麦是六倍体的原因如下:现在种植的小麦的培育过程如下:首先,有一定方法使野生小麦染色体加倍,假如等位基因是AABB,加倍后就变成了AAAABBBB,经过减数分裂后,所形成的配子基因是AABB。然后,与另一种麦子小黑麦,纯合子,假如是DD,让其染色体也加倍,就是DDDD,那它的配子就是DD。

如图为某基因型为AaBb(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)的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等生理...

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,在细胞分裂前,已完成染色体复制。此时,细胞内染色体呈现为AAaaBBbb形式,即A和a、B和b分别位于两条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。减数第一分裂过程中,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。如果其中一个次级细胞内携带AABB基因,另一个次级细胞则携带aabb基因。减数第二分裂时,染色单体进行分离。

④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“互补”,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。⑤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,有的互补,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。

四个染色体组。解析:基因型为AABb本身就有两个染色体组,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。

发表评论

最新文章